導波雷達液位計和非接觸式雷達液位計均基于微波反射原理測量液位,但在測量方式、適用場景、性能特點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區別如下:
一、測量方式核心差異
非接觸式雷達液位計
傳感器安裝于容器頂部,不與被測介質直接接觸,通過天線向液面發射微波信號(如 6GHz、26GHz、80GHz 等頻率),信號經液面反射后被天線接收,根據信號傳播時間計算液位高度。
核心特點:微波在氣相(空氣或其他氣體)中傳播,依賴液面對微波的反射回波。
導波雷達液位計
傳感器通過金屬導波桿(或纜繩、鋼帶)與被測介質接觸,微波信號沿導波桿傳播,到達液面時發生反射,反射信號沿導波桿返回傳感器,通過傳播時間計算液位。
核心特點:微波在導波桿與介質的界面傳播,能量集中,不受氣相環境影響。
二、適用介質與場景對比
維度非接觸式雷達液位計導波雷達液位計
介質狀態適用于液體、漿料、顆粒狀固體(需高頻率型號,如 80GHz),尤其適合高粘度、易結垢、腐蝕性強的介質(因不接觸,避免污染或損壞)。適用于液體、粘稠介質(如原油、糖漿)、粉末、顆粒,但不適合強腐蝕性介質(可能腐蝕導波桿),或易結晶、粘稠度過高導致導波桿粘連的介質。
介電常數要求對介質介電常數較敏感,低介電常數(εr<4)介質反射信號弱,需高頻率或導波管輔助。對介電常數要求低(通常 εr≥1.4 即可),因微波沿導波桿傳播,即使低介電常數介質也能形成穩定回波。
液面狀態適合液面有擾動、泡沫、沸騰的場景(高頻率型號抗干擾能力強),但強泡沫可能吸收信號導致測量不準。液面波動、泡沫對測量影響小(導波桿引導信號,不受氣相干擾),但粘稠介質可能附著在導波桿上,影響信號傳輸。
容器環境適合大直徑容器、敞口或復雜結構容器(如儲罐、反應釜),安裝無需侵入容器內部(僅頂部開孔)。適合小直徑容器、受限空間(如管道、小型儲罐),或需要精確測量界面(液 - 液、液 - 固)的場景。
三、性能與安裝差異
測量精度
非接觸式:精度通常為 ±0.1%~±0.5% FS,受頻率影響(80GHz 精度高于 6GHz),遠距離測量時精度可能下降。
導波雷達:精度更高(±0.05%~±0.2% FS),因信號沿導波桿傳播,能量損耗小,尤其適合短距離高精度測量(如 0.5~30 米)。
抗干擾能力
非接觸式:易受容器內障礙物(如攪拌器、支架)、氣相介質(如蒸汽、粉塵)反射干擾,需通過天線設計(如喇叭口、拋物面)或算法優化抗干擾。
導波雷達:受容器內結構干擾小(信號沿導波桿傳播,避開其他物體),但導波桿若附著介質或被卡住,會直接影響測量。
安裝要求
非接觸式:需避開容器內障礙物(如進料口、攪拌器),保證天線正對液面,安裝高度需考慮波束角(避免照射到容器壁)。
導波雷達:導波桿需垂直插入介質,底部需遠離容器底部(避免干擾),安裝時需考慮介質溫度、壓力對導波桿的影響(如熱脹冷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