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偶耐高溫接線端子用于高溫環境(通常≥200℃)中連接熱電偶絲與補償導線,其材質要求、安裝規范及接觸不良預防措施如下:
一、材質核心要求
耐高溫性能:在高工作溫度下(如 200-600℃),端子材質需保持機械強度與導電性,無軟化、變形現象。常用材質包括:①黃銅鍍鎳(耐溫 200-300℃,鎳層厚度≥5μm,防止高溫氧化);②紫銅鍍銀(耐溫 300-400℃,銀層導電率高,高溫下不易氧化);③鎳合金(如 Hastelloy B,耐溫 400-600℃,具備優異的高溫強度與耐腐蝕性)。
低接觸電阻:高溫下材質易氧化,需選擇抗氧化材質,確保接觸電阻≤0.05Ω(常溫下≤0.01Ω)。如鍍銀端子在 300℃時,接觸電阻僅比常溫高 10%-20%,而普通黃銅端子在 200℃時接觸電阻會增加 5-10 倍。
耐腐蝕性:在高溫腐蝕性環境(如含硫氣體、高溫蒸汽)中,端子需耐腐,避免腐蝕導致接觸不良。如鎳合金端子在 500℃含硫環境中,年腐蝕速率≤0.01mm,遠低于黃銅端子(0.1mm / 年)。
二、安裝規范
預處理端子與導線:①用砂紙(200-400 目)打磨端子觸點,去除表面氧化層;②熱電偶絲與補償導線端部需剝線(剝線長度 5-8mm),并鍍錫或鍍銀處理(高溫下防止導線氧化,提升導電性),鍍錫層厚度 5-10μm,鍍銀層厚度 2-5μm。
控制擰緊力矩:根據端子規格與材質確定力矩,如 M3 黃銅鍍鎳端子力矩 0.8-1.2N?m,M4 紫銅鍍銀端子力矩 1.5-2.0N?m,M5 鎳合金端子力矩 2.5-3.0N?m。力矩過小易松動,過大易損壞端子螺紋或壓傷導線,需使用扭矩螺絲刀控制。
絕緣與密封處理:①端子之間需加裝耐高溫絕緣墊片(如陶瓷墊片,耐溫 1000℃),防止短路;②接線盒內填充耐高溫密封膠(如硅酮密封膠,耐溫 300℃),密封端子與導線連接處,防止高溫水汽、粉塵侵入腐蝕端子。
間距與布局:端子排列間距≥8mm(高溫下絕緣材料可能軟化,間距過小易短路);接線盒內避免端子靠近熱源(如距離加熱元件≥50mm),必要時加裝散熱片(如鋁合金散熱片,厚度 3-5mm),降低端子工作溫度(可降低 20-50℃)。
三、避免高溫接觸不良的措施
定期維護:每 3-6 個月檢查端子狀態,①用萬用表測量接觸電阻,若超過 0.1Ω,需重新打磨端子、緊固螺絲;②清理端子表面的氧化層與污垢(可用無水乙醇擦拭),必要時重新鍍錫或鍍銀。
選用防氧化涂層端子:在高溫氧化環境中(如空氣、高溫蒸汽),選用帶防氧化涂層的端子(如鍍鎳磷合金端子,氧化溫度≥600℃),可延長維護周期(從 3 個月延長至 12 個月)。
優化接線方式:對于頻繁振動的高溫場景(如高溫風機測溫),采用壓接式端子(而非螺絲擰緊式),壓接壓力≥50MPa,確保導線與端子緊密連接,避免振動導致松動;同時在端子處加裝彈簧墊圈,增強防松效果。